朗诵是夸张的背诵么?

朗诵 [lǎng sòng]这个词 ,在字典和百度上,都会强调“背诵”和“高声”的概念,版本新一些的会说“用高低抑扬的腔调朗读或是背诵文章。我们的专业老师在整理了60多位高校教授、知名表演艺术家的课程、访谈以及19个网络热搜词条之后,结合当前的流行学派和创作手法,先给到你一个基础的定义:

朗诵,是一种将图文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演创作活动,可以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绪表达需要,灵活组织表演元素。也可以用更简洁,更直观的说法——演诵。

了解了基本定义后,我们应该就不会用简单粗暴的【大声背文章】来定义朗诵了。那我们要如何理解【背】与朗诵的关系呢?如果说【演】是呈现主体,那呈现基础到底是【读】还是【背】呢?

朗诵这种艺术形式,就是让静态无声的画面或是文字具备形体,从而可以传达情绪,建立沟通,触发共情。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把拿稿子的手解放出来,通过对多种朗诵创作技巧的掌握,传达对不同作品的情感共鸣和环境共识。同时,也能以此为基础,通过对肢体、表情、讲述技巧的不同组合,驾驭多种语言实用场景和表演形式,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:演讲、主持、导览、脱口秀、角色配音、短剧表演等等。

当我们面对新的作品时,往往很像结识了一位新朋友,刻意亲近中含着陌生和误解。这时,我们会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景了解,强化对作品的认识。到了这一步,我们作为表达者,就可以判断这部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或创作风格,判断结果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和这部作品的关系,究竟是有缘无分、终成陌路,还是流于炫技,巧色装潢,亦或是感同身受、溢于言表。在循环往复的理解与表达中,我们会发现,作品已经背的七七八八了。到底是背先于理解,还是理解先于背。更多的,讨论的是学习方法,而非表达技巧。所以,在日常的学习中,我们要通过背诵来解放双手,从而使表演更自如、完整。但不能草草了事,认为简单的背课文+排动作就是朗诵。